南边渠道获得消息,似乎是因为本镇的带动之下,现在南朝前沿各军也时兴起,争相配备和使用火器和配备相应的火铳为时髦。
除了那些在淮东有渠道和来源,可以私下花钱获得每年上万件简化版和数量不等汰换产品配额的部分军序之外;据说就算在江南各道的驻军,以及江宁的殿前军、拱卫军、防军,甚至是东南的水师和海兵队,也想方设法配备了一些铳器。
这也算是北伐之后,淮东军的某种流毒和遗殇了。
虽然国造的火铳依旧笨重厚实坑爹的很,但是架不住各******多多少少追赶时尚的热情,并且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魔改;
比如装上两脚架或是撑杆;将数只十数只火铳并在一起使用;在火铳上装上可以砍劈的刀剑和枪头;把铳管装到长杆上发射;
然后,当作火力更持久威力更大的弓箭,与弓弩手混编在一起,作为接战前的远程压制和掩护,则是最常见的手段和方式。
虽然机动力和便携性各种惨不忍睹,但是用来守硬寨打呆战,还是比需要费力拉弦的弓箭,体现出某种便利性和更加持久的优势。
因此,更多是充当作为预备队或是在亲兵队里配备一些。连带原本南朝军序中地位低下的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