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出色,更快适应角色才对呢。
而且罗氏的地盘虽然看起来很大,最盛时号称户口百万,带甲十万云云;但是据我公开了解的渠道,真正能够掌握的人口,甚至还不如我的淮东。
毕竟作为藩主罗氏以代官形式直领的人口,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强;其余的户口和人力资源,都分散在各支分家,臣下和附庸势力手中;对于本家能够发挥的作用和贡献,也是随着与罗氏本家的亲疏远近,而逐步层层递减和衰退的。
更别说分封制下的层级代官与附庸,更是没法与淮东相对健全的军地行政体系,比效率和产能,或是流动性与活力。
或者说,和薛氏相爱相杀的撕逼了太久,已经严重约束和限定了,安东大罗藩的发展格局和方向了。
因此,这次与不惜薛氏的妥协与谋和,未尝不是在寻求另一种转型和出路,或者说,有一种内在的需要和迫切的因素,在推动着这一切的发生。
我的幕僚小组,甚至已经提出如此大胆的猜想和推论。
重新启程之后,接下来的过程就有些寡然乏味了,接管了一座又一座或新或旧,无一例外被空置的城寨或是堡垒,
直到遇到第一座空置的城邑——贵乡城,才稍稍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