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的基本区划。
南面的泗州和宿州,则是大部分属于淮水泛滥的灾区,只有靠近北部邻州的两三个县境内,才有难民流人聚集而成的大型人类活动区域。
东面的胶东三州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荒废了许久之后,被重新恢复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虽然以及基本肃清了境内,并且建立了行政区划和各级政权的雏形,但实际上这三个州加起来的编下人口,还不如淮东六州治下任何一各州多。
至于,西面的兖、徐、郓州,则是典型主要对敌斗争方向的重点和战区,因此保持了相当规模的驻防城垒和机动部队;就算是后方的人口安置和产出结构上,也是重点为了服务前线出发的,高度军官戒严下的集体劳役集团。
因此,除了北面三州略胜于无的收益之外,这些地方就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出和补益,反而需要大量后续的投入和持久的开发,才能有所见效。
像西面三州的境内,虽然驻屯的人口基数和聚居点不少,也有所产出的规模,但是因为驻军的存在,而需要投入也更大。
也就是说眼下淮东镇抚府和两淮制置使,所需要资源和产能的重点,还是得依靠作为基本盘的青、沂、密、淄、潍、海六州之地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