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足够基数的农技人员之后,就可以考虑在农作物的虫害、疫病防治上的进一步积累了。
这是显然一个相当漫长,且琐碎的过程。如果没有专门的指导和投入的话,靠民间自发的偶然发现和改良,简直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但是,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而量变积累成质变,水到渠成在某一方面一旦有所成果的话,那惠及面和后续影响,也是相当广大的。
因此,是个值得长期坚持投入的民生大计。
而后者则是用来取代传统的手工行会,集中管理地方行业工匠,以及更有效率的大批量培养,相对合格的生产技工、学徒的主要来源,
也就是另一种层面上,对于手工行业,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官有化,已经经济层面上的变相垄断。包括传统的五金、木工,泥瓦、乃至风水堪舆,都可以划入其中。
日常经营自家的产业照章纳税,只是定期要到工所里报备,然后分摊和承担一些外围的营造业务指派。
并按照具体的表现和贡献程度,来享受一定的补贴和扶助。有需要的时候,则直接可以予以按图索骥进行征发,以补足追加生产任务,或是伴随军队的差额。
虽然,这样做对于地方民生的恢复大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