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军种组合的概念,并没有出现。
另一方面,因为战乱造成的技术流失和断代之类的原因,这个时代火器制造的工役,可以说是参差不齐,而且缺乏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甚至连口径弹药之类的装备制式,都没有统一标准或是粗略的规范,或许这就是我的机会了。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就是相对充沛的人力和物质资源。
特别是在北朝得到了梁军大幅败退之后,所放弃遗留的器械物资之后,据说又多少恢复了,来自黄河以北各道的重新输血,很容易就规复建立起一系列的新军号来。
因此,在巨野泽到邙炀山一线的对阵中,当本军任何一路战线,在局部防守反击的战役中,轻易的击败一个北朝军序之后,总能发现更多的北朝军序跟进过来,而在附近形成新的潜在威胁和压力,
虽然大多是“友军有难而不动如山”,或是“摇旗呐喊式的虚张声势”,或是差遣骑兵玩战场边缘转上一圈,“稍作牵制而闻声急退”的权且应付的情形。
但以我现有的阶段,却也不提倡拿宝贵而有限的战力,去冒险博取这个万一的概率,故而往往在大举破敌之后,也无法放手无忌的进一步追击,而获得更加彻底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