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们四尺长的短木棍,这样等身子长大一些,运用娴熟之后,大抵可以当作矛列和铳队来操练。
日常则是一个房子三十人大通铺的集体生活,一个大舍就是一个火三什的编制,各有少年队的火长和什长,外加一名小旗手和号手的配置。
每天鸣号起床,聚旗而操,操后在简单早食之后,就开始进入军属的工坊,做一些分拣,零碎手工活计直道午时鸣钟,
而在基本管饱的午食后,则是越野跋涉和营外操练,以及一些器械练手对抗,直到天黑收队。
晚上隔三差五的有夜读和讲习会,主要是启蒙识字和输灌,军队式的集体认同感、优越感,。
正所谓谎言说上一百遍也就成了真的,更何况是这些,接受反复日常输灌的孩童,基本三观任由我们,想向怎么塑造就怎么塑造了。
因此,为了慎重起见,他们的教材都是我亲自参与编列和监制的,在斯巴达式古典军国主义教育的框架下。
格外强调大集体下的服从与配合,忠诚与荣誉观,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式”,朴素的奉献道理,乃至只要追随在我麾下,共同努力以改变世界不合理现象的隐性内涵。
按照未来的预期,其中,在每年的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