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就是我亲自带队,押解着北军的俘虏和缴获的兵杖旗帜,在徐州境内,巡游上一大圈,以正视听。
在亲眼所见的实证之下,各种时局不利的谣言和前线溃亡的非常之论,就自然烟消云散了。
然后前往彭城的帅司述职,受到了支持日常的五位使君的亲切接见,虽然态度略有异同,但都表现出足够的笼络和看中之意。
当然了,其中的亲疏远近,我还是能粗略分的出来的,然后进行礼节性的拜会或是表达实质的谢意。
至少在明面最乐见其成的,无疑是那位负责常值北面事务的李使君;
其次是同班负责南路,各种后方巡守、输送和征调的朱使君,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对于我在阵前斩了他亲侄子的芥蒂和心结,
只是委婉的表示,朱氏一族虽然比不得,五脉八叶之家这样的世臣贵勋,但也是国朝颇有些传承的宦门之后,除了这么一个抗命不尊的后辈,不免要家门蒙羞。
因此,不得不放下老脸来,问我能否在事后的赏罚绪论之中,给个更加委婉和寰转的死法和说辞,比如让他较为体面的就此不幸阵亡,而不是颇不光彩的,死在主将亲直执行的阵前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