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最后一个坚持的据点宣告沦陷。
就在这一个接一个的捷报中,对于青徐镇的大包围网,在一点点的外围到内线的蚕食渗透中,慢慢的收紧起来。
根据我的简易幕僚班子,对于东南路的塘报分析,除了我们这些些警戒外围兼打酱油的部队,以及那些维持江淮大后方控制区的少数武装力量之外,前沿军行司已经在徐州——淮北沿线这里,嵬集至少十一个军、镇,二十多支部队的旗号。
为此从海陆聚集而分屯于濠、楚、寿等州境内的人员、物资不计其数堆如山积,就是为了彻底决定淮北道的最终归属,以及打开进入河南平原的大片坦途。
乾元年间划定的淮北道,囊括了后世河南、安徽、江苏三省部分地区,地势上山地丘陵纵横起伏,河网密布湖泊片,亦是界分南北的天然阻隔,
因此,虽然看起来道路纵横,但是真正适宜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坦途大道,也就那么几条路线而已,而以传统南北大运河为骨干和枢纽的青徐一带,从地理走势上看,无疑是进取中原最好的坦途和途径,
因此,青徐之地也是历朝历代,南北反复争夺攻守胜势的焦点和四战之地,因而直取徐州也是堂堂正正进军,毫无投机花巧和回避手段的阳谋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