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朝的前身,早年的南海都督府,主要将火炮运用在海陆的扩张上,各种满载火炮的战船,成为那些外族蛮夷的梦魇。
相比水师里使用的火炮,有船舷和甲板作为固定基座,然后通过绳缆和滑轮,实现有限的后做复位和射界调整,但是在陆地上就没法这么做了
几乎我所见官军所有稍大些的火炮及车架,都是采用了炮身耳轴嵌入车架方孔,的刚性固定方式,因此素以坚固笨重著称,所谓炮车更多是以骡马挽曳,用铁锚限制后坐。
打一炮都要震退些许,然后通过人力复位调整,重新瞄准,而且居然还没有固定照门准心和机械标尺这些东西,而是通过炮口正上方中心,加有一条纵向线,用来进行瞄准。
因此一个受过相应测绘和计算教育,并且拥有操作手感和经验的资深炮手,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因为除了攻守中的抵近射击外,距离稍远一些抛射所需经验,就只能通过老手传帮带,多少限制了炮兵建制的大规模养成。
而作为随军的炮组,进入战斗状态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合适地面,平整构筑相应炮垒,避免发射过程中造成的跑位和过多偏移,同样火炮的使用,在拥有大量山地、丛林、河网沼泽等复杂地形的南朝,颇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