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少力强,充满想法和创意,一个老练资深,最擅长整体把握,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烈日炎炎,蝉鸣嘻嘻,我家里却正在大兴土木,安装度夏纳凉用的新设备
赤着梆子的工匠,合力推转着一个高处巨大地木轮,出牙酸地摩擦挤压声,直到严丝合缝的嵌入沟槽之中,然后用烧红的热钉,抡锤凿打卯实。
“成了……”
随着转动的轮毂,在一片欢呼声,庭院桁架的管道中银色的水流,象白链一样席卷而过,变成条条哗啦喷涌而出地晶莹水线,又哧哧的打在庭院中小小的山石水榭,激荡喷溅,连花树间的空气都变的湿润而清凉起来。
这个新设备,也就是所谓这个时代特色的土空调,兼简陋的自来水系统。据说也是那位穿越者前辈留下的遗泽之一。
虽然经历了从长安到广州的沿袭变迁,但是细节因地制宜的变化甚大,但其原理基本没有太大的走样。
无非就是通过某种离心力汲取的地下冷却水,在建筑物内的管道循环,来实现有限降温的目的。
比如最初发源于北地的做法,是木工胶融合漆等其他物质,浸透厚厚的布帛缠成管,以节竹为内骨,一下就解决了密封和管道最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