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气象。连带着许多新老婆罗洲人的产业,都顺势迁移到了附近,以谋求某种便利和抱团的安全感。
毕竟出门在外,远乡人贱,少不得有些许纠葛纷争和三灾六病什么的,能够有一个足够规模的同乡团体作为后援,无疑是一件让人比较安心的事情,就算是那些在当地扎根有年,或是拥有一两代基业的婆罗洲人,也不介意搭上些关系。
这样的话,作为婆罗洲会馆幕后推手和主导力量的我,就无形间在短时内,拥有一张足够规模的现成渠道和关系网络,虽然还只是间接的,并且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培植和经营起,足够分量的东西来。
就连写在会馆正前巨大公示板上的,最新版本的章程和乡约公俗,也是我一手炮制和授意的,既是一种标新立异和也是视之以公的意味。
而这些,不过是某种现代企业的组织学,某种牛刀小试而已,历史上有的是各种适用的模版和套路。
当然了,我之所以花了大力气去弄这个东西,无非就是格外看重的是,利用婆罗洲会馆这个枢纽、平台和载体的作用,替我名正言顺调动和收集各种资源的便利,并且在我刻意维护的某种秩序下,分散在众多渠道中,拥有足够的交易量作为掩护,而不容易引来有心人的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