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可能对西婆罗洲的罗藩本家,造成某种压力和影响,那管我屁事,我对那里的得失,已经有些无所谓了。
在此期间,沉寂了许久的前大匠沈岳,给我交上了第一份样品。
要知道这一年多来,他埋头在工坊里,几乎吃喝拉撒在工作台和机械前,除了在我提示下,搞出个改良水力锻锤与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制度,就再没有什么建树了。
“这就是你们大半年来的唯一成果……”
我手中握着一根细长的钢条,虽然灰黑幽暗的毫不起眼,就和寻常铁铺里用来夹打铁器里增加强度的,三百文一斤的用料没有什么区别,却是我家工坊又一新产物,新法炮制的弹簧钢。
没错,就是弹簧钢,无论怎么扭曲折弯,都能复原的弹簧条。
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弹簧钢的雏形,但是从工艺原理上说,其实只是生钢和熟铁,用夹钢法打造在一起的产物,虽然同样也有弹性,耐力和强度,都不尽人意,只能用来充作较大的钩件。
最初,我家那些匠师想出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将市面上买来的簧铁,锻打成长长的薄片,再裁下一条条的细丝,然后一边加热,一边用石质模孔进一步拉丝,作为得到一些颇具弹性的铁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