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圈可点了,毕竟是在民风强悍的闽中山地,拼斗出来的实战派,在近战肉搏的切入点上把握得当,挽救和缓解了两度的危机。
辛稼轩带来的这批武学出身的士官,临场应对也还行,虽然有点教条死板,但是血肉横飞的伤亡面前,几乎没有人逃跑或是后退,说他们是呆头鸟也好,实际被吓傻了也好,这就是个事实。
临阵对应表现最好的是韩良臣,这并不出人意料,只是我平时分派给他的授权有限,没法发挥更多的作用。
因此表现最平平的,反而是我带出来的这批藩生子、国人之属,甚至还有些怯场。
不过按照总教习韩良臣的说法,他们大多数人至少面敌没有第一时间逃跑,还能扣发得下手中的武器反击,可见平时花大力气操练教导的成效,至少让有些东西已经渗透到他们,条件反射的本能中去。
用某种心理安慰的话说,多少也有成为精卒强兵的雏形和潜力了。为此在战后,我不顾疲累让各部自行总结了一堆需要改善的东西和想法。
不过战果也不错就是了,犹有余力的标兵队和辎重队,在战地上检出一千多具尸体,除了需要用白布收敛包裹的自己人外,对于我这次初出茅庐的部队来说,伤亡比上还是颇为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