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多大还是要按照圣旨上说着来,一步一步摸索。
但无论是总督经略,说到底都是朝廷将权力下放,文帅权力之重可见一斑。从寄衔也可以看出,林延潮是礼部尚书衔,宋应昌是兵部尚书衔,这也附和林延潮当初征讨出自兵部,封贡出自礼部的主张。
只是顺序上从先礼后兵,变成了先兵后礼。
但意思是一样,打就是为了谈,谈不拢就再打。除非灭国之战,能结束战争的只有谈判桌上。
林延潮掌经略权后第一件事,却是对袁黄的处置。
袁黄与刘黄裳都是万历十四年进士,孙承宗,袁宗道他们的同年,同属于王锡爵,林延潮得意门生。当然因为王锡爵是大座师,当朝阁老,所以袁黄与王锡爵走动更频繁。
当初兵部尚书石星推举二人的用意很明白,就如同林延潮推举于仕廉一般,都要安插个自己人的意思。
袁黄是职方司添注主事,眼下已是耳顺之龄,虽是正六品官员,但出征朝鲜之前,天子赐其四品官袍。
翰林学士不过正五品,但给天子讲书时,却常赐三品服色的待遇。林延潮当年在翰林院时也多次被赐予麒麟服,斗牛服。
所以说袁黄赐四品官服表面上说是以示其重,但对于先后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