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老太爷点点头道:“若论盐额富裕还当属我淮盐,常言道两淮盐,天下咸。我两淮盐额每年七十万五千大引,除了本地,还供江西,湖广二省,可惜去河南路途倒是不便。”
说到这里众人都是一笑,梅侃笑着道:“爹,你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梅侃说完,他兄长即板起面孔道:“哪里有这样说的,没半点规矩。”
梅侃闻言称是,当即收声。
林延潮各看了梅家大公子,梅侃一眼。
梅老太爷对于兄弟二人这话没有在意,而是继续道:“也不是自卖自夸,太祖当年定下我两淮是三十五万引,后来增至七十万引。即便如此,淮盐仍是有余。”
林延潮道:“两淮余盐之难,在下早已知之。”
这两淮余盐说起来,就是明朝盐法的变革史,前后经过没有几万字是说不清楚的。
简单概括,明朝国库的太仓收入有一半是盐税,盐税有一半出自淮盐。
两淮的盐税最早定下是三十五万引正盐,也就是商人运粮到前线后,就可以拿到淮盐盐引,然后凭盐引到盐场取盐。
但是问题是两淮生产海盐的灶户每年除了缴纳朝廷盐额的正盐外,手里还有多余的余盐怎么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