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没有这份功劳,一直到了万历十四年方才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所以身为林延潮的同年,萧良友此刻的心情是很失落的,尽管这升迁速度较其他翰林而言已是不慢了。
在翰林院里没有修书有成,或者是讲读效劳外,所有翰林一律九年考满才能升迁,不得违背。
也就是说正七品编修至正六品讲读,再至从五品的侍读侍讲学士,正常而言要二十七年。
就算是状元及第,从六品修撰起任官,也要十八年才能升迁为侍讲学士。
若是庶吉士就惨了,三年后留馆,再授从七品检讨,然后一路按班升迁要三十九年。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万历登基后翰林院修了两本书,一本是穆宗实录,还有一本是大明会典,所以一般翰林只要连续碰上这两本修书的机会,都可以升两级的。
此外翰林还可以开坊,去詹事府兼衔。
话说回来林延潮也参与过大明会典的编写,但会典书成时,林延潮已经不是翰林。所以身为总编攥的萧良有没有将他名字写进去。
但即便如此,林延潮仍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他从修撰至侍讲学士用了几年?
而建极殿下众官员听到宣旨后,陷入了一阵长长的静默,随即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