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大的弊病,那就是将报中与守支给割裂了。
结果成为商人将粮食运到边地换了盐引后,回到盐场里却拿不到盐。
就好比,商家把货卖给了客人,但客人却拿不到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因为一,盐场盐额不足,朝廷对盐户不厚道,盐户常常不能足额交盐。
二,朝廷又将‘盐引’大量赐给宗室勋戚,这些人有优先购买权,到盐场先支先取,盐额本就不足,经宗室勋戚一搅合变得更少。
三,盐场盐额严重不足,就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哪个商人能从盐场里拿到盐,就全凭关系有多硬了。
没有关系的就很惨了,在正统年间时,盐政就已是十分败坏了。有的商人自永乐年时就拿着盐引等候支盐,结果等了一年又一年,这张盐引成了传家宝,祖孙数代都没办法从盐场拿到盐。
之后明朝对盐政一直进行变革,比如鼓励盐户多产盐,又允许商人去盐户那购买余盐等等。
但到了万历时,盐政仍只是修修补补,没有根本好转。
因为盐政的败坏,造就了无数富得流油,腰缠万贯的盐商。
从开中法得利的晋商,再到现在徽商,都以盐起家。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的盐商,就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