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之中,张守仁看来看去,也没有看到陈登魁的身影,他微微一笑,知道这个即将上任的新岳父肯定抹不开面子来迎接自己,这边还在谈亲事没定下来,要是陈登魁出迎,确实也容易被人说闲话。
人群之中,最引人瞩目的不是官员,而是穿着浮山吏员服饰的人们,初看过去,足有千人之多。
任何一个大明城市,除了南北两京之外,怕是没有哪个地方能一个子找出这么多的吏员出来!
和大明愚蠢的做法不同,浮山的吏员工资待遇高,形象也佳,挑的时候就是按大唐挑公务员的挑法,讲究身、貌、书、判,就是长相身材书法和实际能力缺一不可,前两年的吏科学校是一年一毕业,为登莱两地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现在情形和以前大有不同,登莱的声威已经足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其中,所以吏科学校学制已经改为三年,张守仁希望在学校里培养出更多的品德能力兼优的好学生来成为他推行各种政策的助手。
眼前的这些,是先驱者,虽然未必有多高的学识,经过短短的培养就已经参与到工作中去,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些小伙子们干的不坏。
按大明的规矩,吏员不能为官,工资俸禄待遇极低,社会待遇也低,可能是大明太祖想用这种法子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