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派,他们做的仿品足以以假乱真,一般的专家根本就鉴定不出真伪来。”
“厉害,老弟,还是你的眼力高,专家都比不了你。”陈光华适时的拍手称赞。
不过立马有记者质疑:“曾先生,请问你是否是发现了这瓷瓶中的朱仿落款,这才确定这是赝品的?”
“还有,为什么这赝品中会刻意留下朱仿二字,这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曾毅一一解释道:“第一,这落款是在瓶内,我可没有透视眼,看不见内里的情况,所以不要怀疑我的眼力,第二,留下朱仿二字应该是行规,这也许是出于对真假品的辨认才留下的,又或者是这一派高手的特定习惯,总之,为什么会留下这两个字,我们得找到本人问问才清楚。”
其实估计就是找到造假者本人问这个问题,他们也估计回答不出来,因为着这一派的造假已经有了好几百年的历史,一直以来他们造的赝品都是如此行事的。
或许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祖训,不容后世子孙更改。
“请问阎站长,曾毅为你们鉴定了这瓷瓶的真假,但是却失手把瓷瓶打碎了,你们是否会追究他的责任,索要赔偿呢?”
有人居然问出这么一个问题,大家齐齐把目光看向发问人,这一看顿觉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