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什么《白发魔女传》和《萧十一郎》来看,嗬,“天才”应该是陆艺筹吧,联想起此人的前科,他其实是天才制造器?”
这条状态写得非常隐晦、含蓄,句子结尾处的那个问好可谓用心险恶,陆艺筹当初流水线推徐露因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所以陆本人及其公司工作人员并没有刻意隐瞒,反而当做一个成功案例,偶尔提及,所以许多读者对这个情况有所了解。
而此时郑求是以打假专家的身份,说了这么一句话,很容易把读者的思维引到另外一个方向。然后,某些蓄势待发的媒体和同样待发的水军顺势而为,把这条微型博客搬运到各家报纸,各个论坛,再加以油盐酱醋,一场小规模的质疑活动就此悄然兴起。
“著名打假专家郑求是,近曰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对如今年风头正盛的武侠新锐畅销书作家古庸生进行质疑……”
“郑求是莫非要单挑千红公司,先打聂长风,似乎又要把矛头对准古庸生?”
“郑求是提及千红陆艺筹前科,曾经的流水线美女作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古庸生是下一个徐露?”
“千红畅销新贵古庸生,接连发书,且前后风格迥异,引起郑求是的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