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也有,比如乌兹别克共和国,但中亚也只能说是不缺人,人力上也谈不上多充裕。
而且从气候来讲,中亚比较适合作为棉花产地,但苏联面对的问题就是这么无法调和,在粮食和棉花上选择,苏联必须选择粮食。因为苏联不能让全联盟的人吃素,肉类供应和畜牧业是需要吃饲料的,加上纺织业的需求,苏联一定要维持住强大的畜牧业,光吃草显然是不够的。
在经过了玉米运动的问题后,赫鲁晓夫也不是没有进行反思,至少某些气候实在是不合适种玉米的地方,赫鲁晓夫也不准备继续推广下去,但在合适的地方他还是继续坚持种玉米,除非苏丹完全被纳入到苏联的经济循环体系中,也就是说苏丹要成为一个稳定的饲料粮供应地,不然苏联必须要防一手。
“尤里,如何让苏丹的局势稳定下来呢?”赫鲁晓夫的问题是让苏丹成为一个稳定的苏联盟国,最好和东欧国家没什么区别。换句话说让苏丹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动手的话失败的程度很高,但再过几年的话,成功率能大大的提升。”谢洛夫想了一下道,“我正在从苏丹的下级军官中寻找代理人,当然为了保证成功率,这件事情需要缓慢的操作,我每次出手一定要保证不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