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个时代男女依旧避讳得很。
所以她还请了个识字绣娘来教女孩们绣品和识字。
她做的这些事落在所有工匠眼里,那就是菩萨般的存在。
要知道有时候一个村请一个秀才拿出每月十两银钱的工钱也未必请得到,寻常上私塾的孩子,一年的束脩少说也是一两银子起底。先生越出名,缴纳的束脩就越多。
听人说成秀才才学在二月县数一数二,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可在几年前考举人前,他父亲赶夜路跌落山坳死了,他为此放弃考试回家守孝,这才错开考试……
还有绣娘也是,一般想学绣品赚钱都必须要拜师,手艺好的做出的花样不愁没销路,兰子月给女孩们起来的杜绣娘可是二月县最出名的绣娘,她单是一副花样就能卖出五十到一百两银子左右。
书局的工匠们理清楚先生们的过往后,亦发佩服兰子月这东家。
他们如今不愁生计,儿女在书局全又依靠,自然更加卖力干活。
兰子月巡视一番后,没发现什么问题,便叫人去县里请个大夫去给成秀才的娘把脉。
毕竟他可是二月县最有希望第一个考上进士的人。
他的事她也听沈孝中说了。
完全就是个大孝子,若在因为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