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二年初,一纸信札飞入丹州丹江郡伴江城,没人知道那封信上写了什么,只知那之后丹江郡郡尉董戎扛起了清君侧的大旗。周边三四郡应和,叛军人数一时达到六七万之盛,在董戎带领下声势浩大一路向北,短短半个月已经深入至许州与河州交界。长阳急令太和军支援宣庆军,才止住董戎北上势头,将叛军堪堪挡在宣庆城之南,如此双方开始了拉锯战。三个月后,由毕仇领军与董戎之军正面交锋,伐笱聚丹州余郡之兵,攻董戎侧翼,在两路大军夹攻之下,董戎军不支,溃散而逃。
这是一次急促而失败的反叛,很快被镇压,如石子落湖,快速消失,只留下圈圈涟漪。但关于此的话题并没有就此平息,他起事之因反而引起好事者极大的兴趣。有人说他是不满自身待遇,有人说他是为先帝不平,也有人说他是看不惯长阳掌权的。便有人神秘一笑说:都错了,都错了,他起兵只因全在一封飞信。于是那封飞信进入大众视野,人们纷纷开始猜测信为何人所发,其中内容为何?
关于那封再也无法公之于众的信件,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从杂乱的消息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心照不宣的主流,即是:信件由董戎最钦佩之人、曾经的摄政王李穆所发!李穆不但没死,且就隐藏在锦州、东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