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陌生。
“叫花鸡”原出于浙江,是一些穷苦难民偷来的鸡,用泥巴把处理好的鸡包起来,架火烧泥巴,泥烧热了鸡也熟了。
这原是一道难登大雅之堂的菜,但在乾隆年间却开始名声大噪。
有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的时候,不小心流落荒野,一个老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花鸡”送给他吃。
乾隆困饿交加,自然觉得这鸡异常美味,对这“叫花鸡”赞不绝口。
到后来,乾隆金口一开,为“叫花鸡”更名为“富贵鸡”。
“叫花鸡”这才摇身一变,成为主流社会上档次菜谱中的一员。
陆坤猜测,窑鸡和叫花鸡,其实是一回事儿,因为两者的做法实在是大同小异。
相对而言,叫花鸡更粗犷,窑鸡更精致,也更符合南方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生活准则。
陆坤趁着这个时间,又在给大丫儿、二丫儿灌输知识,展示自己的博闻强记。
众人一阵点头,但手上嘴上的动作却快了几分。
陆坤低头一瞧,好家伙,半只鸡都被分吃掉了。
“你吃不了别吃,好肉都浪费了!”,陆坤瞧了瞧陆一鸣弄得满脸油,肉却没吃下去几块,不由得笑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