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中的处境也是日渐艰难,此番便被差往西北,走这一趟不过小管事就能应付的精铁生意。
齐海来时郁郁,到了此地却如同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种种奇妙物事竟而目不暇接,那肥料、水车之类确是好东西,他也代表齐家买了,但这东西送往族中,日后能与他有多大干联,当真是可想而知。
可粮食不同。
望着狄丘开阔却空白一片的沃土,齐海可以想见几年之后这里的景象,若无战火荼毒,必是遍地庄稼,塞上江南!
齐家与塞北边关是有运粮度支之议的。
俗话说:“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粟”,皆是因为运费成本奇高。
一石粟米从江南或晋中运至塞北,千里迢迢,人吃马嚼,道路不靖,匪患又奇多,必须多加人手护卫,这路途还多半是陆路运输,到得地头能剩下一半都算是运得精细,商家能干了。
塞北粮价虽是腾贵,但想让粮商们折腾一路,却只换些许薄利,谁人能干?
然则边塞之地,是朝廷倚卫,蛮胡和陈国在边塞之外虎视眈眈,不让将士们吃饱肚子,又哪有人肯卖命?前朝官运粮食糜费更多,燕太祖英明,便以“盐引”来诱商家往边关运粮。
要知道盐这一物,万民不可缺,国之大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