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水车,还有廖老六掌管的那个肥场,一时之间水车下三天两头有人瞻仰,肥场拜访参观之人络绎不绝,日日都有衣着光鲜富壕的商人,摒气蒙鼻想上门细细研究这神异的“金坷垃”——有鉴于粪肥之名过于乡土,厉大人采用了上人们地球近代史上华夏一种神奇肥料添加剂的名称。
廖老六那是何等人物?心黑手辣赌性坚强,他赌定了明主如何能为这点蝇头小利坏了他的青云之志?“肥使”名头再难听,那也是踏上仕途,追随神仙大人的金光大道!
对于这些外地商家的打探拉拢收买诱惑,老六是严防死守,铁骨铮铮,就差没给肥场上盖个盖子了。
廖肥使被骚扰之苦,厉大人很快也采用了应对之法,便是让老六将发酵成熟、配比合适,半干待储藏的肥料都用麻袋装起,堆到了“供销社”的后仓,供行商们采购。
货品不多,仅够试用,毕竟狄丘这一大片空地还等着施底肥,若不是被这帮商人烦得无法,又指望他们日后沟通商路,将狄丘的货品销往大江南北,厉大人还舍不得给这点儿呢!
这点试用品,自然不够让这许多中小商家来分,与郑阀有旧的豪商也不屑于与小行商抢这点东西,他们要的——是方子。
要知道西北的商路虽然有大半把持在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