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他来我们的‘舌尖上的美食楼’吧。”
徒阡自然是没有不应的,他也觉得那掌柜的顺眼得很。
这时,重新做的饭菜送了上来,他忙招呼林陌过来。
林陌也是真的饿了,“福运楼”大厨亲手做的味道真不是吹的,传说这位大厨祖上曾经是前朝的御厨,前朝亡后,隐入民间,这几年国泰民安了,御厨的后人才又重新入世,被“福运楼”的东家重金请来,成为“福运楼”的掌厨师傅。
果然是御厨传人,这一桌子菜果真不错,林陌吃得很满足。
这个时候,使臣团队伍在贾环等人的带领下,已经走远了,只留下他们这些有钱又有闲的爷们儿,还在这里悠闲的讨论观后感。
明年是大比之年。京城里有不少早早入京准备参加大比的书生,或是之前落榜的举子,还有国子监和几家书院的学子。
这几年来,科举中出的题目已经和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再拘泥于四书五经,前朝时流行一时的“八股文”渐渐没了市场。
出得更多的,是让学子们结合大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一篇,或是几篇策论,或针砭时弊,或出谋划策。
这样的题目一多,让很多学子走出象牙塔,不再只会闭门苦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