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救民生以图民强则国强的论述文章,其中多有攀附万金油的三民主义,以防涉及敏感之事。
赵清漪站起来,将这锦绣文章交给刘主席,说:“我们几个青年学生,谨承孙先生三民主义之伟志,成立了兴民社,也做得几篇文章,斗胆呈将军阅览。如果将军看后愿意指点,我们这几天也要在重庆一带走走。而买地之事,李叔叔说会帮助我们看看,我们自己也要找一找。”
刘主席一看几篇文稿都是订好的,是钢笔行书所写,第一篇文章:《抗日形势之我见——论持久战》。
第二篇就是《备战大战略:建设川康,大兴农业,广积粮,勤练军》
第三篇是《日军华东战场进军路线预估及日军主要装备、战术浅析》
刘主席心道:这几个学生哪里有什么心思育种,一心是想要抗日吧。
终于看到倒数第二篇的《杂种优势浅论》。
总算还能抓到点他们来的主题,抗日这事不是他想去就能去的,各方军阀各有驻地,川军出蜀到别的军队的地界,所有人会理解为他要扩张地盘。
几人谈了来历,交了文章后,就说刘主席日理万机了不打扰了。
几人离开刘主席的官邸后,到了山城的大街上,苏琳还笑着说:“清漪,你可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