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这两族胡人的矛盾,好达到“以胡制胡”,对抗侵扰边境的匈奴人,特别准许乌桓、鲜卑人,在幽州各郡指定的区域,聚集“种人”,也就是部众,定居繁衍。
并设置了专门的护乌丸校尉与护鲜卑校尉,为其裁判纠纷,管理各部事务。但乌丸、鲜卑人根本不服管束,为了壮大各自的部落,他们相互之间,仇杀不断,有时候,还会携手联合,一道反叛作乱。
这种乱局,直到桓帝时期,才发生了质的变化,鲜卑出了个勇健凶悍的大酋长檀石槐。檀石槐不仅持续的寇边抄略,还直接征服了鲜卑,乌桓所有的部落,迫使各部酋长称臣。
他“南抄汉边,北拒丁令,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建立了以弹汗山鲜卑王庭。为统治核心的鲜卑王国,把侵略的触角,突破了幽州,野心勃勃的意图侵占整个汉王朝的北部疆域。
所幸的是,这个檀石槐,在四十五岁时,便一命归西啦。而檀石槐一死,继任的酋长和连,“力不及父,而贪淫好色,断法不公,众叛者半”。在鲜卑部落分崩离析,陷于内战的空隙。而被鲜卑人压制已久的乌桓人,趁机也开始叛乱。
难楼,乌延,苏仆延,丘力居等人,合力驱逐了各郡的鲜卑势力。重新控制了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