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空的。买不到明年的春茶,咱们的茶厂、茶坊、茶楼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叶家这么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
他抬起头来,看向叶雅茗:“所以,我得先保证明年的春茶。桂花茶这块,只能等着明年秋天再大量制作了。”
“家里虽然有田产、铺面,但卖出去也要时间。咱们现在不光缺银子,也缺时间。”
叶雅茗皱起了眉头。
这时代的茶榷制度,实在是有些操蛋。第二年的春茶,茶商头年的中秋就得拿银子去榷务司那边预订。另外茶商还得交足茶税,拿到茶引。
大晋的茶引,既相当于营业执照,还与年代文里的“粮票”类似。你要买多少茶,运输到别处的距离是近是远,所交纳的茶税不一样,拿到的茶引也不同。
这里的茶产量不多,并不是人人去交了税和预订金就能拿到茶引的,需得有一定资质认证。就譬如陶家是开客栈的,忽然突发奇想到榷务司买茶去别的地方卖。除非你有很硬的靠山,官府头头跟榷务司打了招呼,否则榷务司不会把茶引批给你。
而就算是经过了资质认证,也不是交了银子给榷务司就完事了。榷务司过手那么多的毛茶,谁知道哪家的好,哪家的不好?想要保证茶的质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