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郑光开始思考起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起来。
郑光家世条件不错,生于官宦世家,家中长辈都是靠着科举一路考上去的。他从小脑子灵活,又是长子嫡孙,颇受家中长辈器重,四岁开始开蒙,请的是翰林院的侍讲做老师,这种人可以说是学霸中的学霸,能师从这样的老师,郑光的教育起点和普通开蒙的孩子相比,是绝对不在同一个高度上的。
除此之外,郑光家中光是科举的藏书就数不胜数,很多都是上一辈的人留下来的,其中有郑光祖父、父亲、大伯留下来的学习笔记,上面详细记录了所有所学所想,光是这些学习资料就可以让林清这样的试子可望而不可即了。
郑光知道林清的开蒙老师是一个考了几十年都没考上秀才的老童生,指点他文章的只是一个小秀才,还算不得悉心教导,手头的几本书早就是市面上翻烂了的最基础的科举用书。
可是林清就凭着这些,考出了这样一个成绩,只是比他少三个名次!那若是他和自己一样有名师指点,有长辈提携呢?他如今该成长成什么样?想到自己之前在林清面前的自傲,想到从前自以为是的不凡,郑光真心有种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感觉。
或许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话并不假,以前是他郑光坐进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