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战后不管地理环境、综合后勤、联勤指挥以及自身作战能力和假想敌水平等等要素都有极大出入。最直接的一条便是战前联盟的国防军是全机械化的高度信息型军队,已完成了裁师改旅的战力变革,做到每一个合成旅都辖有充分的陆航支援、联勤联动保障,空地合击已是最基础的实施条件,国防军在追求更紧密衔接的指挥链,极力构建牢不可破的信息链条。即,在集团军规模的快速前趋下,保证各部队间的通信流畅与抗干扰能力,特别是遭遇了敌顽强抗击,进攻或防御不顺利时,各部队出现分割、包围乃至不得不各自为战的情况时,继续确保统一连贯的指挥系统,既鼓励基层部队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又始终给予高层指导。
在1981年全面核战争前,在任鼎甲元帅的坚决推进下,三百万国防军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当时部署于东北边境线的一百八十万国防军为纯粹的合成旅,是的,当时不论是联盟或是帝国,都已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在作战序列中,不存在单纯的步兵,即便是摩托化步兵也只是代指轻量化的装甲部队而已。
开战后,联盟将战术核武器使用权下放到军一级,陵海军区的四个装甲集团军顶着帝国更狂暴的空地合击,以核弹开路和火箭强袭在时长约二十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