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 你之前不是在县水利局工作吗?那么,对水利什么的,你肯定很熟了。现在田地里的庄稼正饱受旱灾之苦, 乡亲们虽说每天都在积极担水浇地, 但这样做, 又累人,效果又不显著。你看……”
黎燕燕略微想了想,说道:“要不, 在河边架水车吧?”
“水车?我在课本上倒是见过,不过我们这边没人会造这种东西。而且整个公社的地,占的面积也不小。要把所有地都浇灌到,那得修多少水车啊?”
“不需要的,只要修两座大型水车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怎么造嘛,我这次下乡,随身带了专业书籍的。书上有图纸跟水车制作详解。这个你可以放心。”
这下李向阳来了兴趣,请她继续解说。
作为提水灌溉的工具,水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可谓十分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
最初还需要以人力推动水车运作。但到了唐床时期,已经进步到能用水力作动力的地步,且功效也更大了。
只可惜,再好的工具也只能被文化人士,以及专门制造水车的工匠所掌握。而且,知识分子掌握的,还只是书面上的内容。
幸好黎燕燕除了是知识分子外,还是水利局出来的。对水车的了解自然比别人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