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文华殿大学士楚廉也表示赞同。
而建极殿大学士与东阁大学士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推举的,是另外一位学子周绍辉之作,这二人皆认为,周绍辉璧坐玑驰,词华典瞻,是近年来少有的八斗之才。若要选出头名,他们更推崇周绍辉。
这下可好了,一共四名大学士,分立成了两派,且还人数相等,一时难分胜负,决定权依旧在皇帝手上。
两派形容的都是实情,李尚林文章重对策,简明扼要,却字字珠玑,让人一目了然;而周绍辉舂容大雅,一看就知文字底蕴深厚。
周绍辉的确是难得的人才,但若从掌权者角度来说,宇文泓更喜欢李尚林这样的。
他需要的是得力助手,能帮自己出谋划策的人,言辞华不华丽并不重要,对策行之有效才最的紧。
所以他深思熟虑后,将御案一拍,定夺道:“就择他为头名,淮南路,李尚林。”
然而听他这样说,建极殿与东阁大学士立刻提出质疑,毕竟以前先帝在位时,最喜欢的就是周绍辉这样的人才。
对此意见,宇文泓问道:“朕需要的是治国之才,倘若再来一次京西南路的天灾,你们认为谁可委以重任,替朕前去安抚灾民?”
二人顿时一噎。平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