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所有人都还处在错愕之中,从莱纳站到台上的那一刻,直到刚刚,他的第三篇论文落下帷幕,中间发生的一切都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他们没有想到持续数十年的波动派与粒子派的战争,会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画上句点,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并非任何一派,而是莱纳独自一人。
波粒二象性,这个由莱纳提出来的概念还没有被在座的各位法师们完全理解,他们试图从刚才莱纳与艾伯顿阁下的讨论中获得一些启发,却发现自己还是对这个世界理解太少。
正如布拉格斯阁下的话,知道的越多,就越觉察到自己的无知。
不过,至少他们理解了一件事,那就是波粒二象性虽然是所有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但绝大部分情况下,粒子仍旧表现得像个“粒子”,他们不用担心自己哪一天突然在床缝中发生衍射现象,过去的诸多有关运动,有关粒子的理论,也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改写。
然而,有心的高阶法师们已经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这种会随着观测手段不同而变得不同的性质,背后的含义又是什么?如何才能准确判断粒子目前是处于粒子状态,还是处于波的状态?
他们内心跃跃欲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