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号样品的情况怎么样?”
同样顶着黑眼圈,守在扫描电镜旁边的康尼表情有些苦闷地摇着头,“最后一组也完全报废了,几乎所有的硫单质都沉积在了碳材料的表面。你可以过来看下,样子很壮观……”
陆舟轻轻叹了口气:“把样品拿去扫描电镜上拍个片,然后处理掉吧……我已经看的够多了。”
太惨烈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从编号11、14、15的三组样品就几乎全军覆没。
对于如此惨烈的实验结果,陆舟甚至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论是不是出了问题。
比表面积在区间,直径在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体,真的能抑制多硫化合物的扩散吗?
然而这也是他最不愿意去怀疑的东西。
因为在那之后,他又算了很多次,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如果这个理论真的有问题,那他就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是装作不知道,昧着良心继续坑业界。还是做一个有节操的学者,发现错误主动更正,诚实地主动联系《水木大学学报》的编辑部撤稿……
前者的话,可行性还是很高的,即便日后被别人证明是错的,也可以用“诚实的错误”搪塞过去,也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