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觅推拒过几次,奈何张家夫妇热情似火,恨不得把库房都搬过来。
沈觅初见张公时以为他五十几岁,后来才知道不过四十出头,这些年心事太重,愁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找到阿远后,张公心里这么多年的结解开了,每日心情愉悦,再配上沈觅制的药丸,虽是中间还缺几味药,可到底比其他大夫的强许多,张公的病症明显减轻了,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看上去居然年轻了几岁。
喜事成双,嵩山书院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阿远被录取了。姐弟俩很高兴,张府更不必说。
张公是粮商巨贾,这些年又积攒不少善缘,本想满城大宴宾客,庆祝幼子考上嵩山书院,可阿远不愿意,说考上书院不需大肆宣扬,自己如今没什么成就,若是这般大肆宣扬,让其他学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得起沈父的名望和谆谆教诲。
张家夫妇最终还是同意了幼子的说法,心中感叹沈父不愧是有名望的沈大家,把两个孩子教导的如此之好,踏实上进,自己则显得有些商贾之人的俗气了。
就这样,大宴变成了家庭范围的小宴。
说是“小宴”也不小,张公一家从外地迁居到洛阳,至亲大都不在此地,所谓的亲戚也是五福内的擦边的族人,饶是如此也来了三四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