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究与探索的热情之外,先一步想到了“保护”。
华夏对于原.子弹的相关研究,其实在几年前近代物理研究所建立之初便已经开始。但由于专业人才稀缺、资金和设备严重匮乏,一直没有取得大的进展。
张树森这一批当初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回国的研究人员,很长时间内进行的都只是理论知识的探索和基础设备的研发,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
不久前华夏与苏国确认签署《原子能工业技术援助》的补充协议,很快便将有一批苏国的专家前来对国内的原子能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张树森受命成立原子核理论研究部,力求在苏国技术援助期间,能够带领组员以最快的速度习得原.子弹研制的理论基础和模型研发。
百废待兴的华夏什么都缺。
即便这么重要和复杂的工作,张树森也只能挑选出一批能力出众的大学生进行从无到有的预备培训。
一开始,张树森并未想到要将庄星苒吸纳进队伍。
但在《中子物理的研究与应用》的译制过程中,他却愈发清晰地看到了庄星苒在原子物理领域的惊人天赋,以及极其突出的计算能力。加之她本身对于前沿科学研究抱有的极大热情,如果可以接受更加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