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要,反而是事件本身能够带给大众的“审判权”更重要。
就比如江宜年现在正面临的事情,大众已经享受了“审判”的快感,后来的真相反而不会让人重视了。
即使他后来澄清了,事情不是他做的,但是还是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
当提起江宜年时,会有人说,哦,他啊,就那个连小孩儿都不放过的猥琐男。
“照顾好糯糯,我这边还有事,先挂了。”江景深说。
*
到达公司刚下车,江宜年就遭受了媒体和记者的围堵。
特别是他还带着糯糯——
虽然澄清糯糯身份的那条微博已经发了,但是他对娇娇妈发的爆料博还没有做出回应。
现在#江宜年否认未婚生女却未回应娇娇妈爆料#的话题已经冲上热搜。
于是,大家的问题基本都围绕着这件事情。
“江宜年,请问娇娇妈的爆料是真的吗?”
“请问你为什么只回应了未婚生女的问题?娇娇妈发的那条微博没有回应,你是心虚了吗?”
“娇娇妈称已经报警,贵公司是还没想好公关对策吗?如果爆料属实,这种行为可能面临坐牢你知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