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轻侯的发遣终于尘埃落定,标志着开元十六年科试喧嚣的结束,也不出意外的引发了又一波议论关注的热潮。
恰如李商隐所说,柳轻侯在继最年轻的状元之后又创造了两个前所未有:第一个没探亲假的,第二个甫一中第便被授予使职的。
对于第一个关注的人并不多,众人,尤其是士林官场中人留心的是在第二点上。
科举在国朝定制的时间已经不短,对于新进士的安排多年下来也已形成惯例。大多数的新进士会被发遣到地方,从负责治安缉盗以及赋税征收的县尉任上开始自己的仕宦之路。
进士科一科之中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才能留京,而对他们的安置从没有一上来就赋予重权的先例,不管是秘书监、集贤院或者是别的什么地方,留朝新进士最初的主要任务还是观政学习,总要等两年一任的任期结束后他们才能真正被用起来。
这种常年摸索出来的对新进士的用人之道自有其道理在,毕竟从指点江山、激越文字的书生到能做事能做成事的官员之间其实是有着一道深深的鸿沟等着新进士们去磨合、跨越。
但现在,对国朝自有科举以来最年轻状元郎的发遣却是完全打破了惯例,这个年不满二十的无花僧在刚刚抬脚迈进官场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