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调回援军平叛,一举灭他合族,收他兵权。”
唐雨旸略一思考,摇头:“但臣觉得,歧王将身家性命全押在晏海身上不大可能。他铤而走险决意要回封地,若晏海大军不敌陛下援军,他脱不得身岂不是将自己置于死地。况且他大张旗鼓与晏家同时出关,丝毫不避,定有万全安排才敢这般狂妄。”
“所以他必定还有后招。”女帝说着,指向清明关西侧,“刘羽手下两万人马前日也有调动,可见此人也已被闻人弈策反。另朝中有几个老五旧党极不安分,恐随时准备响应歧王。此外,朕昨日得到线报,歧地藩军近期也有调动。闻人弈若自知不能顺利出城,逼不得已定会发起兵变。朕长于行伍,沙场之争从未怕过谁,心机谋略比不过他,光明正大较量一场或是上策。重要的是,这次战火的始作俑者不是晏海就必须是他闻人弈。他要想得自由,就必得失民心,这一战朕为百姓而战,何惧之有。”
次日凌晨时分,晏家车队与歧王车驾“碰巧”汇合在清明关前。至日出,歧王侍卫与晏家长子一同递交符牌与路引以验明身份,等候通关放行。
岂料那通报小兵去了半柱香方才返回,还了符牌与路引,却不放行。
“虽未明令禁止殿下出关,但没有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