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诗篇,都把鸟与僧对举,试举几例:
贾 岛: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姚 合:露寒僧出梵,
林静鸟巢枝。
杜荀鹤:沙鸟多翘足,
岩僧半露肩。
陆龟蒙:烟径水涯多好鸟,
竹床蒲板但高僧。
司空曙:讲席旧逢山鸟至,
梵经初向竺僧求。
隋唐五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亦是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被广大士人所欣然接受的时代。如此情形,诗人们创作不可能不顾及到宗教领域。但诗人们为何偏偏选择鸟而不选择花、雪或别的什么来作为僧的对应物呢?弄清这个问题,不得不把唐代的宗教做一点儿说明。
僧,作为一种宗教职业,在唐代,已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那时候,全民敬佛,与当今中国的全民经商,在其声势上,庶几近之。那时候僧人在老百姓中受到尊重的程度,不亚于今天的经理老板们。不同的是,经理老板们受到尊重,是因为他们有钱。而僧人在一千多年前受到尊重,是因为他们都是高蹈之士,手中握有通向极乐世界的通行证。那时候,想去天国的人,就像今天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