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龙舟的竟渡,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已成为每年坚持的盛事。蔚为风气而远近响应的,要算湖南岳阳洞庭湖和湖北秭归两处了。赛事都定在旧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这天举行。场面之大,观者之众,都是我亲历过,且一任耳目之饱的。
一般来说,龙舟的娱乐性,在老百姓那里,同文人畜鹤,市人养鸟,原无多大区别。考其因,都属国粹。但后者纯属闲玩,而前者,却是民族感情的寻找。多数的读书人都知道,划龙舟是为纪念楚国的大诗人屈原。传说他在端午节这天自沉汨罗江,人们划船寻找他,久而久之,相沿成习。
这话是有根据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
旧传屈原死于汨罗,时人伤之,竟以舟揖拯焉,因以成俗。
刘禹锡的诗《竟渡曲》,其序也称:
竟渡始于武陵,至今举楫而相和之音呼“何在”,招屈之义也。
风俗风俗,先俗而后风。而俗,总是始自民间,且地域性极强。这就是为什么龙舟竞渡于楚地为最的缘故。前面说到的蔚为风气的两处,岳阳靠近汨罗江,是屈原投水之地。秭归则是屈原的出生地。这两处的龙舟赛事,意义也就格外不同。
记得那年的端午节,我与一群诗友结伴,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