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内容。一门好的课程,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第一种碰撞发生在古人和今人之间,第二种碰撞发生在你们和我之间,第三种碰撞发生在你们互相之间。这三个方位的碰撞构成了一种风生水起的文化现场,每个方位都因碰撞发生了改变。你们改变了,我改变了,古人也改变了。古人怎么能改变?因为他们已经长在我们身上,岂能不变!
    不少人认为,“文化史”的任务,无非是按时间顺序阐释一系列固有的文化成品。这种观点,把文化看死了,也把历史看死了。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既可能逐一萎谢,也可能保留余温,又可能异时复活。因此,即便是既往的文化,也有机会被重新创造。这就像,唐代重新创造了华夏文明的主体结构,文艺复兴重新创造了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我们的课程,也是我们对历史文化的重新选择、重新发现、重新创造,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构建自己。这么一来,文化史也就成了文化哲学和文化宣言。
    这番话,如果放在课程之前说,大家也许会皱眉。但是放在今天说,我看到,大家都舒眉了。
    我们就要分别了。我相信,如果今后中华文化平淡无奇,我们就很难再见;如果中华文化出现了让人喜悦或让人悲哀的走向,我们一定还会重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