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四十六岁。又过了二十八年,谁也没想到,七十四岁的颜真卿又接受了一个使命。
安史之乱以后,各地的军事集团即“藩镇”各自称王,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本来应该被严格控制,但是在安史之乱的折腾中,很多藩镇全然失控,又因与叛军交过手而获得了扩张的理由和力量。这对唐王朝来说,又构成了大患。其中,河南许昌的李希烈,非常明确地与另一支部队联合起来,准备跟唐王朝唱对台戏。当时在位的唐德宗认为李希烈带了个坏头,如果其他的藩镇也跟着效仿,那么唐王朝就会处处分裂,不像样子了。
安史之乱带来的真正灾难,是它改变了社会结构:一个统一的王朝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皇帝想来想去,觉得没有实力去打李希烈,能够做的只是劝诫和安抚。这个重任交给谁呢?皇帝想到了七十四岁的颜真卿。理由非常充分:第一,你李希烈过去打安禄山立过功,但第一号功臣应该是颜真卿,他完全有资格居高临下地教育你;第二,颜真卿的年龄那么大,又是文化名人,你能把他怎么样?
皇帝这一着棋,遭到有良知的官员们的一致反对。因为第一,李希烈造反的态度很明确,用不着再去劝诫;第二,从长安到许昌路途遥远,老人家颜真卿的身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