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安史之乱发生的那一年,李白五十四岁,王维五十五岁,杜甫四十几岁,而孟浩然已经死了十多年。由于他们,我们对于这个事件前前后后的人文生态有了感性的了解。我想知道,在你们的印象中,安史之乱前后,历史气氛究竟有些什么变化?
王牧笛:
安史之乱以后,中国历史的气魄小了,忧患多了;坦荡少了,心机多了;君子少了,小人多了。
余秋雨:
残暴和无赖一旦得势,就会使历史的品质走向低劣。我对于历史,一直不太在意别人很重视的话题,而特别注意历史的品质。
例如对历史上的各种动荡事件,本有各自理由,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对安史之乱那么讨厌呢?因为它的品质实在太低劣了。你看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的时候,对普通老百姓非常残暴,见人就杀,见城就烧,见房子就毁,一看就知道是邪恶的一群。邪恶不仅对外,也对内。安禄山自己,才过了短短几年,就被儿子安庆绪杀了,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了,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杀了,史朝义最后自杀。在这个过程当中,史思明曾想投降唐朝,但投降之后不久又背叛了。——这些事实足可证明,这些人真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自己内部的基本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