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在甲骨文、商代、老子、孔子之后,接下来应该讨论哪一个重大文化现象?这一定会引起争议,因为已经攀越的这几座大山无可争议,而后面的大山则很多,选哪一座呢?我希望听到不同意见,然后再来讨论。顺便还请各位说一说,文化记忆对一个民族而言,是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分寸如何把握?
丛治辰:
我觉得文化记忆过多不好,过少也不好,均衡就好。就像某个著名的洋快餐广告语说的,均衡的营养对于我们才是健康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讲,也是均衡一点为好。在讨论了甲骨文、商代、老子、孔子之后,我想下一个值得记忆的应该是与他们的思维有一点不同的,能构成一个互补关系的思想家,我推荐公孙龙。我的理由很简单:“缺什么补什么。”在整个中国文化长河中,逻辑学一直很缺乏,直到近代以来,许多大家像金岳霖先生,都要去西方学习逻辑学。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本身就有好的逻辑学传统。如果能从公孙龙身上,包括从后期墨家身上,学一点逻辑学的知识,也许会让我们对近代的理性、近代的科学有更好的理解。
王安安:
我推荐的候选人是庄子。现在中国人对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各种画展、各种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