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 第四课 文明的胎记
    余秋雨:
    对于商代的文化记忆,我们只讲了甲骨文的发现,就差不多花费了一个月。文化是一件兜底的大事,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尔雅,实际上“一脉之颤,十方震动”。因此我要在一次唤醒范例上花费那么多时间。
    现在,我们可以一窥其中的内容了。
    先要问一问大家,你们有谁是河南人?如果不是,那么,有没有到过河南?
    (现场学生一一表示,自己既不是河南人,也没有到过河南。)
    必须承认,在中国文化史上,河南的地位非常重要。且不说安阳是商代的中心,商之前,要寻找夏的痕迹,大概也离不开河南。
    你们都不是河南人,也没有在河南落过脚,但我还是要问:你们对商代有什么印象?
    王牧笛:
    商代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似神似鬼的朝代。我了解商代是通过一些艺术品,可能那时的人不认为那是艺术品,但是今天看来很有艺术价值。很多艺术作品上面的纹路,都有宗教色彩,比如在一些玉器上出现的飞鸟,就是图腾的象征。商代器物上的线条没有具体的一条龙或一只鸟,而是比较抽象的符号。它的器物主要是礼器和祭器,比较有威慑力,有一种明丽之美。
    金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