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胜利而告终。朱棣于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文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后,为了处理政务之需,决定起用一批资浅而干练的文臣参预机务。八月一日,选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同预朝廷机密重务。九月间,又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和胡俨等同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七人朝夕侍从左右,协助皇帝办理政事。因其在大内殿阁行事,故称“内阁”。内阁参预机务从此开始。不过,此时的阁臣品秩远在六部尚书之下,而且不设官属,不辖诸司事务。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时,开始由六部尚书兼任大学士,阁职渐崇。明英宗天顺以后,阁权益重。明世宗朱厚熜鉴于前朝宦官专权,更使阁臣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决定方针大计,检准诸司题奏,草拟皇帝诏令,俨然成为百官之长。
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郑和与王景弘奉命第一次出使西洋。其船队总共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船,其中,最大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其次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船队由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刘家港)渡海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