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棍打得整个人脑袋有点懵,还觉得有些委屈。
方氏菜馆有那么不堪一击吗?
这不是日日满客月月盈余,赚得满盆钵吗?
秦门道:“……那请问,这些食客来店里,是为了品尝美味佳肴还是听某说的书?”
当然是……为了听《少年包三天》……
方长莫名地觉得有些羞愧。
秦门接着打了个比方:“一媒婆上门,向女方家一位儿郎,不夸其身材不夸其本领不谈其底蕴,只说此人的家族与女方家有何渊源,是否说明此儿郎一无是处?”
“……同样的,一个食客来到菜馆,不夸其菜肴美味,不夸其酒水醇香,却为与酒楼无甚关系的说书而来,这说明什么?”
方长只觉自己后脊背一凉。
秦门还没来之前,方氏菜馆最大的卖点,其实在于传统,在于情怀,在于传承多年未曾流失的菜的味道。但也因此,方氏菜馆不论装潢、菜肴甚至其他方面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就方长所知,方家菜的上一道新式菜肴还是六十年前方长的爷爷发明的……
方长以前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可当秦门给他一点点数着其他酒楼菜馆的做法,听说除了云来楼率先找来说书人之外,其他酒楼有的